老子《道德經》與賞石文化,張訓彩將軍《賞石文化論壇》二
續接上期
虢州石?老子
以老子《道德經》的東方哲學為指導
賞析奇石、感悟人生
老子《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后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石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賞石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賞石文化藝術已經列入國家非遺項目之一,是我們必須世代傳承的文化根脈、文化基因,也是我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在世界范圍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相互碰撞的新形勢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通過大力宣傳中國石文化,追溯中華文化的源流、探究中華文化的傳續、前瞻中華文化的走向,對于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立根鑄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凝心聚力,有著重要意義。
歷史告誡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大廈的深厚根基,是中國當代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故宮里的文物,成為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
黃河石?玄奘出行
石頭與人類的感情追根溯源,查史有據。從人類孕育之初就與石結下不解之緣,從遠古時代走來的華夏先祖,沒有選擇海洋,也沒有選擇游牧,而是在農耕文明之路上踽踽前行。
早期的人類活動,人的進化、甚至人類文明的進步,石頭都是一個離不開的話題。
石頭是人類最初的工具與武器,從舊石器時代開始,人類的祖先就會利用天然石塊作為工具和武器,到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打磨制作石器。
從營巢穴居時期簡單地利用石頭為材料,到現代化摩天高樓大量使用的花崗巖、大理石裝飾材料;
從原始祭祀、陪葬中簡單的石制飾物,到后來的精美石雕和玉石制品,石頭始終被賦予一定的神性色彩,“神”石進而成了飾物,由器用變為賞玩,隨之崇石敬石之風逐漸開始流行。
石頭是地球上最早的“居民”,也始終伴隨著人類從蠻荒時代,逐步走向現代文明,直至久遠的未來。
本文作者近照:張訓彩將軍
1.石與人的生存
從18世紀開始,科學考察深入地下,通過地震波記錄獲得的地球物理資料揭示了固體地球是由不同圈層構成的。
人類今天置身其中的自然地理環境是巖石圈、大氣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類圈等自然地理圈層組成的有機整體。
巖石圈是美國的J·巴雷爾于1914年根據板塊理論提出的地球圈層概念。巖石圈由巖石組成,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上部。
觀賞石是巖石圈的特殊產物,也是巖石圈必不可少、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
靈寶?黃金石
觀賞石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只有在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前提下,才能獲得可持續的利益與幸福。
家居雅石改善了居室環境,提高了生活質量;入畫的園林峰石、街頭綴石、小區景石增加了和諧的視覺感受,調節了環境氣氛。它使人們接近了自然,認識了自然,也模擬了自然,再現了自然。
安徽?靈璧石
觀賞石是自然與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賞玩觀賞石猶如進入“大觀園”,以石交友,付出的是真誠,收獲的是友誼和信任。賞石活動能促進人與人的和諧,以石交友,朋友遍天下,無處不知音。
此外,石頭可以用來鋪路架橋、奠基建房,觀賞石可以用來制工藝品、裝點居室、美化園林,所以不夸大地說,觀賞石也維系和牽動著我們日常的生存環境,影響著我們的生存健康。
龍紋玉 產地:靈寶市
2.石與人的理想
《紅樓夢》一書中,最富象征意義的是大荒山里青埂峰下那塊冷峻頑固的石頭。
石頭是一種人格,它代表著與世俗抗爭的人格風范和情操。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于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卻步不前;而對于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只要抱著崇高的生活目的,樹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覺地在挫折中磨煉,在挫折中奮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為生活的強者?!笔^是一種精神,它代表著人們的理想與價值。
石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滄桑巨變的鍛鑄,熔煉孕育而造就,它沒有玉石的柔和,鉆石的奪目,沒有能工巧匠的精心打磨,但石頭懂得自己磨煉自己,是大自然的杰作。
我們要學習石之精神,勇于改變自己。石頭并不是天生都有觀賞性的,但它卻能為積淀一座大山,砌成一座高樓而無私奉獻。今天的我們也要勇做鋪路石。
龍紋玉 產地:靈寶市
3.石與人的修養
悟禪養性,品味人生。古人云:賞石者乃以禪心入道。能有這種悟性的人往往對“貴形而賤神”“貴眼而賤心”的賞石觀不以為然,他們重視的是心靈的感受。
“禪”梵文的譯音,意為“靜慮”,即“心定一境”之意。佛教禪宗的精神是以“無念、無相、無住”三昧為基礎的,而以“明心見性”為宗,主張“一切萬象不離自性”。
古人認為,石就有禪意。林有鱗說:“法書、名畫、金石、鼎彝,皆足以令人脫俗,而石尤近于禪”。所謂“石中有機鋒,拳石可納五岳”。五岳一拳,一拳石玩,禪意釋石,石示禪意。這些是佛教“納須彌于芥子”之說在悟石中的運用。
近年來,賞石界又提出一個概念——禪石。所謂“禪石”就是以禪的哲理來體會石中的天理,也就是以“三昧”的哲理,作為品石的標準,主張在品石過程中,能夠“頓悟妙得”。
洛陽?黃河石
石能解憂忘念空,且因石有造化工。石亦可養性。
宋人孔傳說過:“圣人云,仁者樂山”。樂山就是好石的意思,因為石富美妙之趣,具寧靜致遠之力,這樣人與石可以彼此交互感應,“物我一體”頓生崇敬之心。養石的過程也就是陶冶性情、滌塵凈心的過程,能培育耐心,增強愛心,養石即養心,使人的道德修養達到新的境界。
安徽?靈璧石
中國唐代大詩人,著名奇石鑒賞家白居易提出了奇石的審美標準,“丑”“形”“質”“色”“老”“勢”“氣”“靈”“禪”;
宋代著名“石顛”書畫家米芾又提出了“瘦、皺、漏、透”四原則。歷代賞石家又有“清、丑、頑、拙、怪、神、巧、文、雄、寧”等之說,都是對美的總結。
但是我們在觀賞時不僅要有直觀的理解外,還要有一種理性的遐想,這種理性與審美源自個人在各個方面的積累,在文學、音律、美術、哲學等方面的綜合表現,便附加在了石上,也就給了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生命與靈性。同時也是自我的完善,是自我的提高。
通過賞石活動,我們不但可以達到修身、養性、怡情、見美、勵志的理想,還可以求得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超凡脫俗。使人生休養生息步入盡美的世界。
安徽?靈璧石
4.石與人的品德
石藏人生,人生亦如石。感悟石的奧秘,石的禪機,便是感悟人生!
悟石即出神入化。折射人生,洞徹世情。古往今來,無數石玩人,前赴后繼,在不斷地挖掘著石文化之精髓。
不僅從悟石中懂得了石有仁、義、禮、智、信的石德,還從悟石中懂得了石有堅貞永恒、渾樸剛正、擲地有聲的品格;石有寧靜堅實、不卑不亢、任人品評的情操;石有粉身碎骨、毫無怨言的忘我精神。石有沉靜淡泊,不嘩眾取寵,不隨波逐流,給人以力量和信念的啟迪。故以石為伴,以石寄情,以石悟道,寄情于幽寂,超然于物外,這是玩石者的思想情操和精神境界。
石的不言之教確實讓我們悟出了不少的做人道理,我們應參石悟道,在賞石中努力使自己的境界不斷得到升華。
奇石經過數億年的水火洗禮,滄桑巨變的鍛鑄,熔煉孕育而造就的天然杰作,石體堅貞永恒,不卑不亢,渾樸剛正,不柔媚悅人,孤高介節,石性沉靜淡泊,不嘩眾取寵,不隨波逐流,給人以力量和信念的啟迪。故以石為伴,以石寄情,以石悟道,寄情于幽寂,超然于物外,這是玩石者的思想情操和精神境界。
梅花石?踏雪尋梅
有人這樣描繪,‘山得石而雄,水得石而清,園得石而秀,谷得石而幽,洞得石而奇,屋得石而雅,人得石而樂’。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一生愛石,詠石,畫石。常在題畫中闡揚奇石美學,如他的題畫詩有“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之句。寫石之堅貞,竹之勁節,借物以喻德勵志。他在《柱石圖》中題詩云:”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之亮,五斗何能折我腰 ?!狈从沉肃嵃鍢蛸p石思想與情操,一石一世界,一景一大千,內容豐富,無窮無盡。
安徽?靈璧石
一切自然現象,人文思想,意境情趣,文化含量均與其為載體。賞石文化還在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和神奇魅力,喚起人類對大自然特殊情感。
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只有在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前提下,才能獲得可持續的利益與幸福。
無論是家居雅石,還是園林峰石、街頭綴石、小區景石,不僅增加和諧的視覺感受,也調節了環境氣氛。它使人們接近了自然,認識了自然,也模擬了自然,再現了自然。
安徽?靈璧石
觀賞石是自然與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賞玩觀賞石猶如進入“大觀園”,以石交友,朋友遍天下,無處不知音。以石交友,付出的是真誠,收獲的是友誼和信任。
賞石活動能促進人與人的和諧,2006年10月,中國漳州首屆海峽兩岸奇石展開幕。兩岸賞石界人士歡聚一堂,暢敘對祖國山水、美石的深情摯愛。臺灣石友由衷地慨嘆:“回家的感覺真好!”大家一致認為,賞石活動拓展了兩岸經濟和文化交流,增進了感情,堪稱是最好的“橋梁”。
從老子道德經的東方哲學思想來看,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有其發展和進步的過程。因此,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愛石、讀石、癡石、悟石。
戈壁石?魯迅
魯迅先生曾說過:“最質樸、最厚重的藝術。往往是不加雕琢的?!?/span>
他的這一說法,說明了一塊石頭生于自然,必經過藝術家和賞石者的共同探求,并積極地發現其真正的價值所在,這其中也包含了一代代賞石人對賞石文化的不斷追求和思想求索的艱辛。
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歷史進程中,藝術開始向多元化發展,人們對賞石文化的理念和探索也朝著多元化不斷發展。就個人而言,個人收藏終歸是有限的,一生中能看到并擁有幾塊石頭就足夠了,或者是說能有很滿意的一塊石頭就夠了。
安徽?靈璧石
我認為,對于收藏,它不是一個數量的積累,而是對石頭文化內涵的深化,是價值觀的重塑和鑒賞實踐上一種質的飛躍。
綜上所述,通過對老子道德經和賞石文化的研究,使人們進一步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讓我們不忘初心使命,銘記老子思想精髓,筑牢賞石文化根基,秉持天下大同理念,以中國人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努力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實踐者、傳播者,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貢獻。
(完結)
作者簡介:
張訓彩,安徽靈璧人,號石父,解放軍某軍事院校原政委,作家、藏石家、賞石文化研究者。現為中國收藏家協會高級顧問、中國觀賞石協會高級顧問,觀賞石國家一級鑒評師,持級估價師,出版有《中國靈璧奇石》專著;并擔任《寶藏》《理財與收藏》《鑒石》《石典》《中國靈璧石》《奇石市場》《南京盆景賞石》等賞石藝術專業報刊雜志的高級顧問、藝術顧問、特邀編委等。香港《大公報》刊發了“靈璧石之父”的專題報道,其傳略被錄入《中華成功人才大辭典》《二十世紀收藏家大全》《中國書畫家大詞典》等。
- 探展 | 2022中國?洛陽第31屆賞石文化藝術大展(4月1日開幕)
- 洛陽市賞石協會2021年度年會理事會隆重召開
- 家居文化與住宅供石?張訓彩 《中原賞石文化大講堂》
- 鄭州市風景園林協會蒞臨河南奇石網考察指導
- 中國洛陽第三十一屆國際賞石文化藝術展暨交易會邀請函
- 中國洛陽第三十一屆國際賞石文化藝術展暨交易會邀請函
- 老子《道德經》與賞石文化,張訓彩將軍《賞石文化論壇》一
- 老子《道德經》與賞石文化,張訓彩將軍《賞石文化論壇》二
- 鄭州市風景園林協會蒞臨河南奇石網考察指導
- 中國靈寶首屆函谷關杯全國觀賞石精品展 ? 暨國際賞石博覽會邀請函
- 2020中國·開封首屆“大宋杯”觀賞石精品展暨奇石交易會隆重開幕、精彩紛呈!
- 奇石寓意大全,再也不擔心起名字了?。ㄖ档糜谰檬詹兀?/a>
- 1探展 | 2022中國?洛陽第31屆
去年全民迎戰新冠肺炎,部分地區奇石展會或延期或取消。今年國內疫......
- 2洛陽市賞石協會2021年度年會
春光明媚,萬象更新。石友們歡聚一堂,在美麗的浩洋大酒店召開2021......
- 3中國洛陽第三十一屆國際賞石
洛陽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定都,建都史長達一......
- 4鄭州市風景園林協會蒞臨河南
初冬的鄭州,陽光明媚,和風如煦……2021年11月13日下午,鄭州市風景......
- 5奇石寓意大全,再也不擔心起名
奇石貴在體現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所以奇石的收藏非常講究“天......
- 1鄭州市風景園林協會蒞臨河南
初冬的鄭州,陽光明媚,和風如煦……2021年11...
- 2洛陽市賞石協會2021年度年會
春光明媚,萬象更新。石友們歡聚一堂,在美麗...
- 3探展 | 2022中國?洛陽第31屆
去年全民迎戰新冠肺炎,部分地區奇石展會或延...
- 4中國洛陽第三十一屆國際賞石
洛陽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
- 5
國際一線媒體競相關注魯山肉
近年來,隨著魯山肉形石知名度的不斷提升,在...